金秋十月,涼風送爽,漫步于三甲的鄉(xiāng)村,金燦燦的稻田與青山碧水交錯疊影,綠油油的菜蔬瓜果與綠樹紅花相映成趣。這里處處生機盎然,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勤勞純樸的三甲人民又迎來了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近年來,三甲鎮(zhèn)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三農”工作重要部署,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積極推行田長制,強化巡護,以“長牙齒”措施,落實耕地保護責任,以“百千萬高質量發(fā)展工程”為重要抓手,以服務三農、科技興農、產業(yè)富農為著力點,突出黨建引領重要作用,全鎮(zhèn)人民振奮精神,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用辛勤的汗水換來了豐收的累累碩果。
從10月下旬開始,三甲鎮(zhèn)開始了進入晚稻的收割高峰期,為了保證豐收的效率和質量,我鎮(zhèn)積極推進,強化宣傳推廣,精心調配收割機械約466臺次、組織機械收割人員66人次,逐漸拉開了三甲鎮(zhèn)2.82萬畝晚稻收割的序幕。
今年以來,我鎮(zhèn)稻谷種植面積共5.47萬畝,稻谷產量預計約2.07萬噸,產值約在6970萬元。在田間管理方面,農技服務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助力,引導群眾,積極推廣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精細化的管理措施,新的種植技術和優(yōu)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例如,精心挑選的水稻品種具有更高的產量潛力和抗逆性,得當?shù)奶镩g管理等。同時,精準農業(yè)技術的應用,也讓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工作更加科學精準,減少了資源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確保了水稻的生長和發(fā)育,也進一步加強了病蟲防治工作,采用綠色、環(huán)保的防治方法,特別是針對第七代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以及其他病蟲害做了防治措施,有效保障了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安全。同時,推廣采用油糧輪作及水稻與其他經濟作物輪作的特色種植方式以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增加收入,促進農民生產積極性,目前已有超4000余畝花生、蔬菜等經濟作物與水稻輪作田,經濟作物的豐收也同樣令人欣喜,今年我鎮(zhèn)經濟作物產量預計約1.81萬噸。
堅持因地制宜,結合各村實際,著力推一村一特色農產品,注重典型培育,重點發(fā)展優(yōu)勢作物,如經濟價值較高的砂姜、廣藿香等南藥及其他蔬菜水果等種植,其中火龍果累計種植400畝,產量預計約1000噸,豇豆種植面積為260畝,預計產量達440噸。在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過程中,注重品種選擇和栽培技術的改進,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此外,我們還加強了對病蟲害的監(jiān)測和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突出綠色種植技術,經常性開展用藥技術指導和對農藥經營戶農藥監(jiān)管執(zhí)法檢查。
豐收的故事綿延不絕,耕耘的足跡永不止步。放眼三甲鎮(zhèn),秋糧的收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希望在田間地頭蓬勃生長,喜悅在糧倉充盈間悄然蔓延。我們也將繼續(xù)加強農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和推廣,提高農業(yè)生產的效率和質量,為農民朋友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收益和福祉。
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
正在閱讀: 三甲鎮(zhèn):田間地頭“豐”景美